2)第242章 德国人的意向_核聚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站将永久停运,其余10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不过,为防止新能源开发不能及时跟上,其中3座核电站可以“超期服役”一年。

  “早在福岛灾难之前,核能在德国就已经不被看好了。”德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能源专家马克?施耐德对《明镜周刊》的记者说。联系到德国久负盛名的环保意识和反核思潮,福岛危机不过是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总理默克尔此前也曾表示,在可再生能源被充分利用之前,核能仅仅是一个“过渡”。

  在经过近12小时的磋商后,当地时间5月29日深夜,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做出了一项历史性决定——将于2022年前关闭境内的所有17座核电站。【叶*】【*】当日本还在忍受着核泄漏“后遗症”的折磨时,作为世界上的主要核能大国,德国成了第一个在“弃核”方面吃螃蟹的人。

  面对这一结果,德国国内的反应呈现两极化:有媒体将其比喻为又一个“柏林墙倒塌”式的重大转折;一些制造业企业则抗议放弃核能后可能出现的电价上涨。处在舆论漩涡中的默克尔,此刻心里想的恐怕只有一个问题:未来10年德国将要经历的阵痛,会不会换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然而,德国在能源政策上的大胆转身,面前并非是阳关大道。目前,德国17%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13%来自天然气,40%以上来自煤炭,23%来自核能,关闭核反应堆所带来的电力短缺将需向其他替代能源领域投入至少1500亿欧元来弥补。德国议会能源和经济政策发言人约阿希姆?菲佛表示,政府“还没有一根魔法棒来生出这么多钱”。

  而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埋单的,不只是政府,还有广大德国民众。对于生产商来说,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必须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确保其投资盈亏平衡,这意味着电力消费者须支付更多的钱来弥补政府对厂商的补贴。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输送需要对电网进行大量投资,客观上也会带来电价的上涨。目前,从制造业到化工行业,德国各相关企业正在向默克尔政府施压,要求其对即将到来的电价上涨进行干预,以防止生产成本随之上涨。

  由于可再生能源还不能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回归传统能源或将是德国迫切而无奈的选择。德国4家电网运营商已经警告默克尔,在关闭核电站的情况下,煤炭和天然气必须增加10万到12万兆瓦的发电量才能保证供电充足。否则,今年冬天德国将出现“电荒”。

  但是,现在寒雨迷蒙集团已经证实了聚变电站的真实性,而聚变电站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所有人认可的。这么一来,德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就有了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