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三章 鸭绿江寒_猎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0年10月19日夜,鸭绿江畔。

  团里的所有火炮装备全部装车完毕,列车稳稳启动,前方即是横亘江上的友谊桥。

  江北岸中国境内一侧也落下不少弹坑,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战火不仅仅是烧到了家门口,火苗子还延伸进了门槛以内。

  渡江作战的命令是绝密的,部队在夜幕中保持静默。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南岛人,对中**队进入半岛都一无所知。

  “快,快速前进!”徐白立在火车头内,要求司机加速通过,载有传统榴弹、加农炮和新式苏制火箭炮的列车,顶住空袭危险隆隆前行。

  李虎巍和马兰则跟着嵋猴子的连队一起过了江,之后便是长距离徒步跋涉。

  聂全才的军械所也整建制搬迁,把工具器材也运到了江彼岸。

  老聂因为年龄原因让了贤,但仍然被所里留下重用,保留了团级待遇。

  其实对他来说,待遇问题从没经过大脑回路,每个月工资多少他是不清楚的。

  反正一有了钱,就接济给家庭困难的同志,哪家不念着老聂的好呐。

  过江之后,所里充实进来不少白皮肤大胡子的苏联工程师,刚刚装备部队的大量苏式武器肯定会带来超负荷的维修工作量。

  但乐观的苏联人劝他放下心来,苏式武器尽管粗糙,但也结实耐用,自然条件越是恶劣,越能体现出简约粗糙风格的优势。

  老聂最放心不下的仍是保暖问题,他把几乎全部冬衣都私下塞给了李虎巍,但户外气温正在断崖式的下跌,似乎空气都在寒冷中凝结。

  其实屋里也好不哪去,夜间严禁生火取暖,苏联老毛子们大口灌下伏特加以保持体温,不擅饮酒的人则被冻得手脚麻木。

  徒步行军多日,李虎巍看到的只有覆盖皑皑白雪的山脉,一道连着一道,连绵且无休止,彷佛这个国家完全建立在山地之上。

  “坚持……坚持啊,同志们,打过三八线以南,就是一马平川啦!”连指导员不断换着法子给部队打气。

  文工团的女兵们打着快板唱出鼓舞士气的歌词,但这些精神激励都无法阻止冻伤的加剧。

  “这里……叫啥子山?”生在滇西的李虎巍很难抵御这种严寒,说话有些哆嗦。

  “云山。”来自北岛人民军的向导表情木然,言简意赅。

  他远望群山,只见风卷初雪,茫茫白色中像是藏了千军万马。

  “前面情况有些复杂,我去侦察一下。”他对嵋猴子提议道。

  “你个瓜娃子,身板受得住吗?”见他浑身冻得厉害,嵋猴子不由担心起来,还凑近摸了额头。

  “么得事,安逸地很,还有我照应着呢。”马兰不但学说起四川话,还找出防冻液来,小心加注到步枪的关键部件上。

  这玩意儿现在是稀罕物件,只配发给一线的精锐尖刀部队。

  经历十四年抗战加上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