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7章 欲界剑首_太岁至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已落,风已凉,玄衣卫临时营寨之中,如利刃般的杀气弥漫,满盈近一里方圆。

  杀气本是无形无质之物,曾有大儒向惯常杀场的武者问起杀气到底是什么,那名武者寻思良久,拿出数种说法也不能让大儒信服。

  最后说服大儒的是这么一种说法:“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有人要行杀伐之事的感觉。

  生者珍惜性命,即使自己不能发觉或者以为自己悍不畏死,生命本身也会抗拒死亡,而在杀伐之人起意时一种奇妙的感觉。

  君子见动物生之形,便不愿意食肉,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说的不止是一种悲悯的感情。

  这说的更多的是共感,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被认为是同类的死亡,君子更加慈悲一些,会把动物的生死联系到自己身上,也会看到古战场的荒凉联想到将士哀苦惨死触景生情,此谓之为物悲。

  正因为君子有这种物悲的习惯,才会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感触。

  相比于君子,武者惯常杀伐,并不是没有感触而是学会了麻痹自己。

  当武者见到一个自己不知能不能胜过的人将行杀伐,即使那人针对的不是自己,他也会代入自己,产生一种设身处地认为自己踏近死亡一步的感觉,我们就说他感到了杀气。”

  那位大儒最终接受了这种说法,倒未必是因为这种说法最可能接近于现实,而是大儒对生死之决没有切身的体悟,更理解不了武者的心境。

  儒教的人虔信“道”,这里的“道”和世俗道教所谓“大道”又有所不同,儒家先圣留下经典之言形容其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于前,忽而在后”,乃是世间一切道理之后的道理。

  所以当这位大儒听到这种说法时,觉得这种说法和他心中塑造的世界的“道”不谋而合,可以互相印证,便已经信了。

  如果那位大儒在这一天能够踏进这玄衣卫临时营寨一里以内,他能够相信的这种说法将会动摇,到时候说不定连同那和这种说法暗合的大儒心中之“道”的信念也将动摇。

  因为此时这一里之内,睡者会惊醒,目所不能及者会不寒而栗。

  而这些,虽然是设身处地者才能感到的不争事实,却让那通说法完全不能解释。

  手持圣剑“满身”的那个男人发出的杀气仍然无形,却有质。

  足以让对杀伐更为敏感的武者心生惊惶,非要看到发出杀气的人针对的不是自己才能安心的可怕实质。

  男人如此,他所针对的陈至却仍然“闭着双眼”,嘴边甚至挂起了笑意。

  此时营寨之中越是厉害的人反而越会早一步走出来确认这股杀气的主人到底针对何人,所以先是南宫寻常,然后是殊胜宗无常堂次席陈占魁,再然后小安帮帮主室自宽、玄衣卫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