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冯氏之秘在郑_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什么货色,扪心自问该是明白。

  于是,许栀没顾及桃夭在场的避讳。

  “与姨母谈及往事时,自然要监察在场。你这时候愿与我言谈,总比半夜三更来宫中寻我好,不说让你洗耳恭听,我已甚为欣慰。”

  闻言,桃夭不由得多想。芷兰宫守卫森严,他这样也太大胆了。

  “荷华,你怎知李贤在此?”

  “临渊阁的字迹总不能是李廷尉所书。”

  李贤想着她总归还把自己的笔迹给记着了,总算舒坦了一点,“公主聪慧。”

  许栀腹诽,他这会儿又能和颜悦色地开口了。这谁能受得了?

  她偏头示意李贤坐下。

  “与其站在外面淋雨,不如一同饮茶续话。”

  李贤坐下道:“公主为何出宫?”

  “本是要去上将军府上,但今日早朝之后,将军一直未返。”

  李贤抬眸,不紧不慢道:“公主前些日子去寻王贲可看见了什么?”

  “你怎知我去见了王贲?”

  他道:“自是王贲告知于我。”

  许栀心下一怔,李贤这关系网也拉得太宽了些,怎将王家也联系上了。王贲不像是会将秘密保护张良这种事给旁人说的。之前也没听说王贲与李贤关系有多好。

  除非是王贲有求于他。

  许栀还没想清楚这其中的缘由,转口问道:“今日姨母寻我,又是何事?”

  “我本是要先见荷华,可我到咸阳时才知你已去了邯郸。”

  许栀想起了一个人,她纠结一番后还是说了出来。

  “我在邯郸时遇到了一个人。他从梁山出宫赶赴邯郸,如今想来,他所问的,不只是张良为何在秦,更多该是您的事。”

  尽管许栀省略了他的名字,可桃夭捧盏的手还是有些不稳当。

  桃夭眼中的波澜转瞬即逝,还是与先前无差。

  “他活着就好。其他,随风吧。”

  桃夭话音落,帘间静幽幽,只有雨在响。

  在场三人皆若有所思。

  李贤捏住了袖口,近在咫尺的距离,却已然远在天边。

  他已经后悔了,后悔阁楼大火燃起的那一瞬间迟疑,后悔她把双鱼结放在他手中之后,他的背道而驰。

  许栀回忆起当年在韩王宫所见的那些场景,至今仍不能理解。

  不是不爱,却永不复见?

  为什么?

  如果桃夭是死而复生,那么许栀自己又何尝不算另一种死而复生。

  她作为晚辈,不好再问。

  只见桃夭从袖中拿出一卷竹简。

  “今日来,还有一事。我虽不再是墨家之人,但墨家故友最后所托。”

  “若有荷华可帮忙之处,姨母但说无妨。”

  桃夭慢慢展开手中的竹简,上面是一个女子的籍贯信息,所书是赵字。

  “他有一女儿名唤冯婠,在邯郸城破之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许栀想起在上将军府中所见的,很快将信息连成了完整的链条。王贲是忠臣无疑,但许栀对他不甚了解,不知道王贲到底是否知晓冯婠的身世,会不会给她带来什么危险?

  同时,处在灭魏的时间线中,王贲乃是此间关键之人。

  “冯婠,阿婠。原来她是冯安之女。”

  “荷华知晓?”

  许栀点头,“只是现今她的身份有些不好言说。”

  桃夭道:“知她安全便好。”她从竹卷中抽出一简,将热水浇灌在上面,青白色的竹上渐渐显露出字迹。

  【吾儿婠,见此简时,父与你已至阴阳两隔。

  冯氏之罪,冯氏之荣,由上党始,今业已上党而终。父享誉先祖之功,亦当承先祖之罪。莫哀莫怨。

  冯家得韩之功,却失韩之信,去秦之责,悲赵之怨。愧韩,愧赵,愧秦。冯氏唯不愧于郑。然郑公之洛书,今失之。

  悲夫郑亡,悲夫冯氏。

  吾儿婠,当以洛书复得为己任,全冯氏之忠。】

  许栀看完后。久久地不能平息。

  许栀喃喃道:“怪不得冯亭要这样做,原来是郑王室的遗臣……原来洛书是郑王室之物。”

  有点久了。友情提示:张垣放火,许栀进韩王宫的相关情节在【64章暗流】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