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九章 并州刺史,袁隗返乡_真神武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北宫崇德殿。

  “建宁元年,封安北将军,武安侯袁基为并州刺史。诏曰:武安侯袁基勇冠三军,智计百出,曾火牛阵大败鲜卑十万铁骑,扬我大汉国威,镇守北境多年从无差错。今,武安侯又于太后为难之时,救太后于水火之中,此功之高,可封九卿,但念及武安侯尚且年幼,又乃大汉北境之柱石,故而,特封其为并州刺史,望其继续护我大汉北境,不受番邦侵扰。”

  “臣,袁基,谢陛下隆恩,此生定当护我大汉疆土,扬我大汉国威。”

  “建宁元年,封司空袁逢为太傅。太后诏曰:哀家听闻,司空袁逢,家学渊源,宽厚笃诚,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今,天子年幼,特封袁逢为太傅,望其能对天子言行多加教导,辅佐天子以安天下万民。”

  “臣,袁逢,谢陛下,太后隆恩,臣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不负太后期望。”

  “陛下,臣,有本奏。”

  “袁司徒有何事,但讲无妨。”

  “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兄弟同朝皆位列三公之事,今,我袁氏兄弟得天子眷顾,位居三公久矣。如今,兄长身具太傅这等上公之职,此乃天子恩宠,然,一家之兄弟位列上公与三公,如此有违礼法,故而,臣奏请陛下,准许臣辞官隐退,回汝南老家。”

  “袁司徒这是为何呀!”

  “我大汉人才济济,比臣学识高绝之人更是不胜枚举,臣若再霸占着三公之位,就是不知进退了,还请陛下准臣所奏。”

  “唉,既然袁司徒心意已决,朕自当尊重,准袁司徒所奏。念及袁隗多年来劳苦功高,今特赐袁隗金银珠宝十箱,灵药宝物十箱,并派遣羽林卫护送袁隗荣归故里。”

  “臣,袁隗,谢陛下隆恩。”

  “陛下,臣,有本上奏!”

  “哦,何事?”

  “三公之位,有关国家社稷,不可空悬,今,司空,司徒之位皆空,还望陛下早下决定。”

  “嗯,爱卿说的极是,着,尚书台早日拟定一个人选名单,呈交给朕。”

  “陛下英明!”

  洛阳,袁府大门。

  “四叔,定要这么早就离开洛阳吗?何不在家多歇几日,到时由侄儿亲自护送四叔回汝南老家。”

  袁基站在大门处,看着袁隗一家人,正大包小包的将行礼装上马车,不由的说道。

  袁隗大笑着,拍了拍袁基的肩膀,说道:“行了,莫要如此,四叔又不是不回来了,每旬我都会回洛阳一趟看看父亲的,倒是你,如今身为并州刺史,一方封疆大吏,应该是无法常回洛阳,这几日好好陪陪你爹,陪陪祖父,明白吗?”

  “四叔说的是,小侄打算这几日都在家陪伴祖父和父亲。四叔,如今你修为大损,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