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求贤若渴_三国如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东,建业城。

  “咻”

  长箭掠空,应声中靶。

  孙策看着放下弓箭的弟弟,点头赞许。

  “伯符!伯符!”

  周瑜的声音今日听起来倒有些欢快。

  只要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就好。孙策暗松一口气,放弃了在孙权展示下哥哥威严的机会,将长弓交给身后的家丁,转过头道:“公瑾,今天可有什么喜事?”

  话音刚落,孙策的眼睛不由落在了周瑜身后进来的年轻书生身上。

  年轻男子一身的书卷气,举止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的跟在周瑜身后,见孙策看了过来,微微作恭行了一礼。

  厚德载物。孙策心中不由浮现出这样的词。

  “伯符”周瑜兴奋的让开,将年轻男子推到了前面。

  “这是东城鲁肃,鲁子敬。子敬学究天人,才华胜我十倍。有他在,江东政务就有着落了。”

  周瑜看着一旁拿着弓箭的孙权,知道孙策又放着政务不管,跑来习武。

  当着孙权的面,又不好埋怨孙策,加上子敬今日来投奔,暂且饶过你一次。

  周瑜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过,你别看子敬这个书生样就被他骗了,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一手骑射更是了得,单以箭术来说,你未必比得过他。”

  鲁肃白了周瑜一眼,接话道:“周郎言过了,鲁肃治理地方尚可,哪里比得上周郎这等治国之才。”

  孙策有一点却是极好的,他尊重每一个人,从来不觉自己高人一等。这点和礼贤下士又有些不同,因为孙策根本不跟你讲礼法。

  只见孙策大喜过望地拉着鲁肃的手就往屋里走。

  “公瑾可是很少这么称赞别人啊。先生愿意来帮我,那是我的幸运!”

  “我现在真是知道为什么各诸侯都求贤若渴了。这一个月下来,忙得我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把那些文案撕成两半。”

  鲁肃对孙策这般自来熟般有些一懵,但闻言不由嘿然一笑。

  “这是因为主公进兵神速,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打下了大片地盘。”

  “相信有识之士日后必然争相投奔。”

  说话间,孙策便引众人进了内厅坐下,府中家丁连忙上前端上茶水、点心。

  坐下喝了一口茶,孙策便打开了话匣子:“子敬,我也不瞒你,那些原来治理地方政务的官员已经走了大半,现在的江东几乎是一个空壳。”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征辟制。

  由县城推荐孝廉,由郡城推荐秀才,经中央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后征用。

  在汉朝初期,这项制度确实为朝廷举荐了许多出身平寒的人才。但随着朝廷的腐化,这项选官制度已经被世家牢牢把控住了。

  就比如说,季书刚穿越来那会儿救下他的小村子里的陈老。

  陈老就是县城举荐的孝廉,可是他没家世的背景,也没钱去打关系,便只能回村里种地了。

  而替代他位置的人,或许是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