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8章 培养电影人才_其实我只是想演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得好,哪怕是这种故事片,一样是有市场的。三百来万的投资,只要票房过千万就回本,剩下是纯赚。一个保护国宝的故事,跟《举起手来》差不多的主旋律,但结局很是悲剧,两个男主角都死了。

  为了这个故事,方既明甚至想起《举起手来》,如果拍成两部,那票房绝对错不了。

  至于《情不自禁》,说的是一个职业电影的故事,讲述的是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恩怨纠缠,从醉酒洗车,再到阴差阳错,最后抱得美人归,妥妥的爱情故事片,观众最喜欢看了。

  而《我的兄弟姐妹》,写的是农村人北漂的故事,都很有时代感。一个男人,读了大学之后留在了大城市,而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农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观念变革的问题,算是肤浅的探讨了中国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

  因为剧本好,方既明都很大方,说过了只要不超过预算,公司全力支持。毕竟启用的都是新人,片酬也不算多。

  于洋是知道的,所以他才想自己拍一部电影的想法。

  凭什么刚刚进来的导演都能拍电影,他是“从龙功臣”,居然没有男一号的待遇?

  方既明也知道他的心思,也给了他一部。

  其实,这些小成本投入的电影,才是最赚钱的。

  别看票房就那么一点,但只要回本后,剩下的都是纯赚。不仅后期能开发光碟,还能卖给海外版权、卖给电视台版权、卖给网站版权……一部电影的纯收入,不完全统计几乎是票房的两到五倍,甚至有的厉害电影能去到十倍以上。

  因为这样,也出现了很多地下电影。

  所谓的地下电影,就是不经过有(广)关部(电)门审核的,什么手续都没有,就开了机器拍好了,剪辑好了,拿去国外参赛、上映都有,更多是制成光碟卖,要么是在录像厅里放……这些个人,以电影界的西北圈最为著名。还别说,一部就几十万成本的电影,经过参赛包装、光碟售卖等等渠道,最后竟然能赚个几百万,不可谓不厉害。

  但随着近些年的票房水涨船高,一些西北圈的导演也开始转型了,要拍过审的电影。

  不管怎么说吧,只要能促进国产电影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这不,随着《射雕英雄传》的火爆,有观众就呼吁出电影版了。

  事实上,长篇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很困难的,因为时长的限制,很难在一部电影里把故事说清楚。

  上辈子拍得最出名的《射雕英雄传》,是1977年香江邵氏电影公司投拍,张彻导演的,一共拍了三部,才算是把一个故事讲完整。方既明觉得,如果拍《射雕英雄传》,那么选取一个片段进行改编,就好像《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一样,那才能拍得好。

  不然的话,一部电影投入那么大,又分那么多部,票房好不到哪里去的。

  观众喜欢看的电影,是相对完整的故事,然后在这个故事的下一部,再展开新的故事都行。但如果三部是完整的一个故事,这就很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改编电影的事不急,就算拍,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让年轻的导演成长起来。方既明知道,这些导演未必都会长期留驻东方梦工厂,不过没关系,东方梦工厂可以做黄埔学校,为国产电影培养人才。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