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1章 颠覆性的认知_其实我只是想演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了Bb大调的钢琴旋律,而在做编曲的时候,方既明还加入了对话OS,用场景音效和对话声作为掩护背景Bb大调的钢琴旋律,让你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对话上而不是钢琴上,歌曲就在你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过渡到B大调的主歌部分。然后,很多人的听觉就被欺骗了。

  要不是方既明录了第一遍觉得不好,重新开始录第二遍的时候,蔡雨泽都没听出来。

  蔡雨泽设想了一下,这个转调如果没有场景音效和对话声作为掩护,就会显得很突兀不知所云。如果删去了背景的钢琴,这短对话便成了一个纯粹的噱头,彻底失去了意义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会产生这种灵感?!”

  随着人声的进入,伴随吉他分解和弦舒缓的声音,进入了故事当中。

  这也是蔡雨泽佩服方既明的一个地方,怎么能用音乐讲一个故事呢?

  方既明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咳咳,方既明也没想太多,他就是靠着周杰伦,然后“写”出了这些歌而已。

  架子鼓的声音出现,温和的鼓点伴随着密集的踩镲,然故事缓慢的进行,然后衔接段忽然转调,B调转Ab调,虽然是大调,却以小和弦开始,听着似乎不悲不喜,听起来却让人感觉进入了更深一层的回忆。

  突然,吉他和鼓空了一拍,然后是方既明用哭腔唱出来:“为什么这样子?”副歌虽然和开头的半说半唱的主歌在不同的调上,但和弦都用到了调内音的低音下行17654325,把原本烂俗的和弦套路玩出花来。

  “已近习惯不去阻止你,过好一阵子你就会回来……”这句里陡然出现了三级大和弦,然后衔接六级小和弦,离调到了关系和声小调上,旋律也在上升。一阵紧张的最高潮后然后连贯地又回归到原调上。简单的间奏过后,第二遍主歌又从Ab调转回了B调,又在和上一遍同样的位置转到Ab调。第二段主歌和第一段主歌比,主要的区别在于架子鼓一直都在,而和声又增多了。

  这样简单,却又极其讲究技巧的铺垫,只有同行看得明白,蔡雨泽已经惊呆了。

  是的,第二段副歌只唱了八小节,就又一次转调了,从Ab调升到A调。

  蔡雨泽心道:“虽然就是上升小二度,但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把整个副歌唱完后再升调,把升调选在副歌一半,真的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感啊……”

  接下来,是伴随着升调,和声音轨也更强化了到了和主旋律声部一样强,主旋律也进行了很多又即兴感的变调,与和声交织在一起。

  听完一整首歌,听起来很容易勾动人的想象力,编曲听起来不算复杂,和谐得四平八稳,但却营造出了很多回忆的奇妙的氛围。

  推进全曲的是几乎贯穿整首歌的吉他分解和弦,鼓的编写也让这首歌更有节奏感。虽然没有大阵仗的弦乐,但大量的人声和音弥补了编曲的“空”,让这种“空”成为了“空灵”。完美的旋律、复杂的和声、精彩的转调,让蔡雨泽再一次沮丧。

  人家玩简单的,都这么复杂。

  要是来一顿复杂的编曲,还怎么跟?

  做配乐也好,做编曲也罢,其实是一法通,万法通的。可你通是通了,

  却不精通。

  一字之差,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

  蔡雨泽自忖,如果这首歌给他做编曲,他肯定会用大量的弦乐,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可为什么只有吉他和鼓,也能这么出色地编曲?蔡雨泽想不通,这给了他颠覆性的认知。原来,表现悲伤未必要用到弦乐……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