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 章劫法场_长安寒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别说,这首诗还挺应景。本来这首诗是清朝末年励志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是谭嗣同在临赴法场的时候题在墙上的。表达了谭嗣同为了变法,不肯逃生,视死如归的精神。

  走在路上,虽然路边有军士在维持秩序,但还是有很多的长安人来给李哲送行,或者说是来一睹李哲的风采。李哲昨天的一首诗和长短句满江红已经在昨天就传遍了长安城,人们都想来看看这位既有文化又有武力的小郎君是何等的风采。人们看到李哲也就十三四岁,身披与身材不相称的锦衣,浑身是已经干了的血迹,这是很值得人同情的颜值。两个小娘一边一个拽着他的衣角,正在放声大哭,按说这是不合规矩的。也可能是押送的军士也敬佩李哲的英勇行为,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李哲的行动。但越是这样子就越增加了人们对李哲的同情感,送行的人群大声唱着满江红,还高呼着灭了突厥人,释放小英雄的口号。押送的官兵排成两行紧张的维持着秩序,还要阻止那些试图冲上来的人。

  送行的场面很是壮观和感人,李哲身后是嫂子和村子里的乡亲们。李哲不停的拱手感谢来给他送行的长安人,并报以微笑,大有视死如归的感觉。这样的情形上演了一路,很快就来到了午门法场。李哲让人将两个小丫头拉开来,上断头台可不能让两个小丫头跟着,不吉利,会吓到两个小丫头的。

  行刑的台子已经打好,也就是一个木制的大木台。约一米高,离台子十几米有官员坐在打起的棚子里,可能是监斩的官员,还有几个突厥人也坐在棚子里对李哲指手画脚的说着什么。李哲心说,无非就是看吧,杀了我们伟大的突厥人,你也要被砍头了吧,哈哈哈,很是嚣张。李哲信步来到台子上,微笑着向四周看了看,此时连几个突厥人也大感奇怪,这莫小的人,怎么就不怕死呢。

  四周的人群对李哲报以大声的喝彩,对他的英勇无畏大是敬服。他们可不知道李哲心里的想法,李哲是觉得自己在唐朝死掉了,肯定又回到了后世,可不是去死。李哲自己坐在台子的中央,头顶着烈日,不知道怎地,李哲反而希望时间快点,那一刻快点到来,又能回到后世了,又能看到爸妈小妹,呵呵呵。

  李哲脸带微笑坐在台子的中央,连监斩的大唐官员也对这位小郎君充满了好感。他们虽然害怕突厥人,并不表示他们不恨突厥人。就像那些后世的大汉奸,他们也不见得不恨日本鬼子,只不过是心怀鬼胎,想捞取好处和政治资本,这才舔日本人的屁股,出卖和杀害中国人而已。

  太阳慢慢的来到了李哲的头顶,时间也慢慢的临近了午时。程处默满头大汗,抱着一个长条包裹来到了法场。原来他刚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