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3章 笔胜刀之《不存在的布林登》_我成了龙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怪男高音激动。

  这个世界连造纸术也没出现,也即是说,文学创作还处于极为精简的史书阶段。

  古今中外,在造纸术、印刷术出现之前,因写书成本太高,主要的资源都投入到更实用、更迫切需要的历法、史书编撰,剩下的资源也会用在诗歌记录上。

  故事只口口相传,成书的几乎没有。

  比如在大天朝,从唐朝开始出现传奇故事,到明清,各种话本才大范围普及开。

  四大名著,皆出自明清。

  除去诗词被唐宋写绝,后来文人无奈,只能转向戏剧与话本,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写书的成本。

  晋代左思写一首《三都赋》,才多少字?

  竟然洛阳纸贵!

  把十个曹雪芹放在晋朝,他们也写不出《红楼梦》啊!

  破产的曹家,没钱买纸!!

  故而,在丹妮“发明”龙氏纸、真龙印刷术之前,冰与火之歌的世界也走简单直接的史记风格。

  写史,当然要简单、明了、直接。

  故而,学士们纵学富五车,编出来的小说戏剧也干巴巴的。

  就好似那敦伦之事,一种阳上阴下的姿势,一用就是几千年。

  忽然某一日,奴隶湾蹦出个龙女王,弄出一套《108种春啼之术》,那些干巴巴的人儿,能不惊艳?

  文学技巧与科技一样,都是在不停发展,不信你去看看古代名著。除了用词华丽、语句优美、人物饱满,在故事转承、情节设计、剧情冲突、水字数等方面,可能还不如网络上的大神作家。

  呃,就是水字数,别以为名著就不水文,天底下写小说的,就没不水文的。

  有时候作者故意水,但更多的时候,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在水文。

  比如《西游记》,吴承恩肯定不愿水文。

  可《西游记》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唐圣僧被妖精捉走,悟空好一场打斗,打不过,去请某某某来帮忙......明明我们读者都知道悟空的经历,偏偏作者还要借悟空之口,对着某某某,再把悟空之前丢师父、斗妖怪、遇到的麻烦,详细说一遍。

  这不是水文是啥?

  还有,悟空、八戒、沙僧与妖怪打架前,很多时候都会自报姓名来历,也即是用一首很长的口水诗装逼,从出生到现在经历的人生大事,娓娓道来,说的是朗朗上口,滑溜脍炙。

  第一次听,只觉惊艳,可后面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之后,你会选择快进。

  悟空和八戒不仅介绍自己,还介绍他们的兵器,金箍棒和九齿钉耙的来历、功用也编成顺口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

  说白了,这段剧情在文中的意义只有一个:装逼!

  我怎么怎么牛逼,我的兵器怎么怎么牛逼,不是装逼是啥?

  若让网络作家来写,他也会装逼,甚至比老吴装的更频繁。

  遇到一个妖怪,不装个十次八次逼,都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