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九章 送首歌就行_重生之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包并没有回去,他在街头看到成群结队,背着书包被子卷回家拆洗的中学生,想起自己当年的学生生涯来。自己并没有来县城上过中学,但有着在县中学教书二十多年的情结,所以就带着阿绣姐妹在街头转悠。

  小包在回想思索过去,当年在83年在干什么呢?

  那时,自己一个星期只有两块钱的伙食费,还要每星期省下一毛,一个月省四毛钱,订一份当时发行量很大的《辽宁青年》半月刊,每份一毛九,刚好够。想起自己想办法找借口向家里要钱,交这个费那个费,要个块儿八角的,都是贡献给了杂志社。

  她们姐妹俩,很少逛街机会,这会儿,阿凤背着背包,一副学生打扮,阿绣提着手袋,一身红色羽绒服,很时尚的妆扮。小包不讲究,也不怕冷,依旧是一身连帽卫衣,就到邮局门前一条小巷来。

  这里附近有县公众图书馆、文化馆、文艺广场,邮局前面一条小街又又十几家报刊售卖亭,是县里有名的文化小巷。

  在书摊前,花花绿绿的期刊报纸杂志摆成一大片,小包看见还有磁带和VCD碟片出售。阿凤看到小包的书被塑料薄膜包着,就问:这个可以打开吗?

  老板说,不行的!那是正版的很贵,要是弄脏了,不好卖的!你可以看这种,价格便宜一半呢!就是有些错别字,有些装订错误。

  正版书并不多,也有一些精装期刊用薄膜包着,有港台的金大侠作品,也有内地的经典名著。小包摸了摸这些书籍,选出一些封面印着内幕消息、深层解读的杂志,和一些参考消息,说:算一下多少钱?

  阿凤也找来一本《读者》合订本,说:这是学校里最受同学们喜欢的课外读物。小包接过来看,定价才3块6,和月刊三毛的价格一致。

  付了近二十块钱,买了好大的一堆报刊,老板拿牛皮纸包着,用包装袋仔细捆好,还客气地说,欢迎再来。

  小包掂着包裹,三个人在小摊上买了一些小摆设、小玩意儿,指甲刀小镜子之类。小包要去吃饭,阿凤看了低矮的棚户小饭店,脏兮兮的小饭桌,就说:回家再吃吧!

  三个人回到小包家,已经是三点多。门前摆放着一溜四台黄颜色铲车,在冬日的阳光下很雄壮。一堆搅拌机小推车用钢丝绳穿着缠着锁在铲车上。那些小工具被堆放在二闹的大厅里,大伯家里还有人在看热闹。

  大伯过来问:你们吃饭没有?这些客人是二闹找来的,明年要加入建筑队的工人,他们听说咱家机器搞回来了,来看看,中午就留下了。

  小包一阵无语,说:吃过了,我们等会儿就走,送阿凤回家。

  送阿凤回到祝家庄,小包要转回去,阿绣就说:你总是在大伯家吃饭也不是个长久办法吧!我给你做饭去吧?

  小包当然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