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与赵匡胤的初相见_爸,这好像是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下来的,还特么想让他咋滴?

  五代十国将士们造反都造成习惯了,他不抢这江山,凭那孤儿寡母两个人难道就坐得稳那天子宝座不成?

  看来,这人心还未完全归附啊。

  越想越气之下,赵匡胤一把推开围住他的护卫,把黄袍随手一扔,从腰间抽出他那条威名赫赫的盘龙棍,大喝一声道:“都特么给老子起开!”

  说着,赵匡胤大步走到一空旷处,故意把自己露出来,迎着羽箭来的方向,一把扯开自己上衣的衣襟,露出黑乎乎的胸膛,猛拍了两下,大喊道:“来啊!射!你不是想杀我么?你特么要是不服老子,尽管再射!怕你不是好汉!”

  说着,那盘龙棍一甩,居然咚的一声在地上砸了一个大坑。

  静!

  死静!

  整条街上的人都被赵匡胤这一举动给吓傻了,这赵匡胤半个月前还是后周第一猛将,区区一根冷箭他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可特么堂堂天子,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彪啊!

  半响,终于还是没有第二支羽箭飞来,那刺客可能早就跑了,又或者是一时冲动,此时已经后悔了,也可能见赵匡胤这么猛一时被吓住了,反正是怂了。

  赵光义凑过来道:“大兄,要不要大索全城,那刺客跑不远。”

  赵匡胤闻言沉吟了一会,似乎有些意动。

  孙悦听着可就吓傻了,刺杀官家,这可是足以捅破天的大事,到时候刺客抓不抓的着不好说,但大搜同党却是肯定的,他们父子俩作为出事之时离赵匡胤最近的人,必然是重点怀疑对象。

  这种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能放过一个,就他们爷俩毫无背景毫无靠山的身份,稀里糊涂死冤狱里都没处说理去。

  想到此,孙悦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了,大声呼喊道:“官家!小人听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官家新登大宝,德政初施,万民尚来不及感遇,只要官家善始克终,必能使百姓皆感官家德义,必能海内归附,百姓归心,望官家,体恤!”

  冷不丁的一大串话,倒是把赵匡胤给说愣了,不光赵匡胤,整条街的人都愣了。

  一来,是没人想到,这么紧张的时候居然有人敢冒冒失失的说话,二来更想不到,说出这么一大长串的居然是个五六岁的孩子。

  好一会,赵匡胤才道:“老二你听听,小孩子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别折腾了,莫要影响了百姓过节,鼠辈,耽误老子吃汤饼。”

  说着,赵匡胤将蟠龙棍重新插回腰间,将孙悦手中还端着的那碗拉面接过来,呼噜呼噜都给吃了。

  把碗还回去,赵匡胤伸出手,摸了下孙悦的头,道:“小子,这是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吧,你读过书?”

  不怪赵匡胤暗暗惊奇,这特么何止是读过,简直是神童啊,一般这么大的孩子顶多也就背个床前明月光,像这种大骈文,许多士子可能都还没读过,叫他怎不诧异?

  孙悦心中暗暗叫苦,只得胡乱编道:“小人家中过去也是耕读传家的,这篇骈文恰好读过而已,只因连年战乱,这才流浪天下,来开封寻碗饭吃,家父一边卖饼,一边攒钱给小人读书,只希望等小人长大,能赶上太平盛世,辅佐圣明天子。”

  赵匡胤闻言叹了口气,倒也不疑有他,这样的故事在五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想他爹当年也是堂堂指挥使,他自己不还是偷过白菜?

  摸了摸孙悦的头,赵匡胤赞道:“汤饼很好吃,娃也很聪明,牢记你今天的话,莫要坠了青云之志,将来长大了,给我或是我的儿子做魏徵。”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