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 踏青_穿书后,带着甲方系统去逃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才哪到哪啊。

  这还只是一个小县城,为了不打击朱五六对朝廷的信心和积极性,周欢都没好意思往大了说呢。

  一个小县城就敢这么干了,其他大城市渠道只会更多。

  而且官越多的地方事情越多,官越大的地方事情越大。

  咱小老百姓,做不到别的,就管好自己,让自己能活下去,好好活,这就行了。

  至于上升到朝廷和国家,那咋只能说不求给朝廷做多大贡献,但咱也绝不会拖人家的后腿。

  今天咱们是从不干净的渠道拿的粮食,可这粮食到了咱的手里,它就干净了。

  咱们可以保证江浙的灾民和打仗的将士们都能吃到好米好饭,不会让他们也跟着吃掺了沙子的。

  周欢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舅舅你明白了吗。

  也就是一米的距离,站在周欢对立面的朱五六忽然挪动了一下脚步,

  旋即整个人泄了力气似的瘫坐回了原位上。

  半响也说不出一句话。

  孙佩芳知道他的善良和纠结,但周欢说的确实这个道理。

  那些米行既然敢买下来,那就敢继续往外卖,卖给豪门大户,然后给老百姓吃的还是糙粮。

  没区别。

  真是不如被他们买去强。

  怎么办,朱五六不说话,那就是默认了。

  一家三口静静等待着胡有山的回信吧。

  也是这样的弯弯绕绕,朱五六家得了几袋子便宜的粮食,还是精米。

  临走前,给胡有山留了二十斤,没要钱。

  关于朱五六听到的消息不能再告诉任何人了,不然他容易招来口舌之灾。

  也容易让民众人心惶惶,引起骚乱可不好。

  但朱五六又必须感谢胡有山,任凭这人说自己家还够吃也不行,因为朱五六知道若是收粮了,家家户户都逃不过去。

  那时候粮食都紧缺了,谁还会买他家的山货。

  让他一定收下,不收就是不给面子。

  至于走后,朱五六想了想还是让孙佩芳和周欢看着骡子车,他一个人又去县城真正的买了几袋子的米。

  这些才算是村里一起的,是明面上的。

  此时,青青绿草上,已经分不出来谁家是谁家了。

  孩子们玩成了一堆,女人们围坐了一堆,小子们在一起弹纸片,姑娘们在一起研究绣花的技巧。

  绣娘们一同听着孙佩芳给他们讲述针线的几种走法。

  这不是新到了许多货吗。都是好东西,这些人没见过,若是直接上手,那很容易整坏了。

  另外这批货里头还有一些都是半成品,得和李老二说一说,除了花机之外得另打几个腰机。

  李老二:“怎么?咱家的机器那么好还织不出银条和纱帽这些小东西了?”

  “不是织不出来,是大材小用了。”

  李老二:“那有啥的,能织出来就行,管他大才小才的。”

  “不是啊李叔,你想啊,咱们除了这些小物件最主要还是要做衣裳,做衣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