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集:煮酒论英雄_目标瓦良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售生产线。”

  “那不可能,我们只会再买24架。”

  双方就僵持在这里。

  第二就是生产线要花几年时间建成。这是要写进协议的。时间越长,俄方的责任越轻。

  特里森摇晃着圆圆的脑袋,几缕可以数得清数量的头发耷拉在眼前,他马上用手把它们拨弄上去。

  “你们至少要6年花才能把生产线建起来。”

  “不可能花那么久,”谢部长的语气斩钉截铁,“至多5年,生产线就要建成。”

  特里森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一样,“5年?您在开玩笑吧?中国现在还在生产米格-21,你们难道认为生产苏-27和米格-21是一回事吗?”特里森说完,俄方代表团的其他人都笑了。

  特里森说的米格-21,在中国就是歼-7。当时准备建设苏-27生产线的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歼-8,当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歼-7主要在成都的132厂生产。当时歼-7的深度改型,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刚刚服役。至于俄罗斯,米格-21早在年就停产了。

  这时候朱部长发话了。“中国航空工业有很好的基础,毕竟,从1956年开始,我们已经干了近40年。”朱部长话锋一转,“都说我们是前苏联的学生,如果学生没用,那是不是说师父水平也不怎么样?”

  这话说得真有水平,俄方代表团鸦雀无声,没法反驳。

  第三,就是用多少架苏-27的零部件打通生产线的问题。所谓打通生产线,意思是经过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发现生产线在安装、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固化状态,实现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当然,打通生产线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零部件试生产,这也是生产线建设的成本。打通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俄罗斯卖的散件数量就越多,而中方得到的合格成品数量就越少。

  谢部长坚持,打通生产线所需的飞机散件数量不能超过15架。超过这个数量,不仅成本难以接受,时间也耽搁不起。

  “不行,我对你们的生产技术缺乏信心,我认为至少20架。”特里森又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20架,总共才200架的量,10%都来试生产了,中国人哪那么有钱。

  几个关键问题卡在那里,双方谁也不让步。特里森脑子一转,想了个招。

  “谢,我们谈了这么久,也做了大量工作,既然我们是东道主,理应招待你们,这样,下午不谈了,晚上我们在索菲亚酒店招待中方谈判组,大家放松一下,您看怎么样?”

  “行!客随主便,我们也尝尝俄罗斯的美食!”谢部长很爽快的答应了。

  都说中国有酒文化,当然有,只是,俄罗斯好像也有,而且好像这文化氛围一点也不差。特里森

  请收藏:https://m.bqg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